热度不掉线!“头脑风暴”孕育“苏超IP”新生态
苏超爆火成“超级IP”,如何将这份热度转化为可持续的产业价值?7月10日,一场关于探索“苏超IP”挖掘的头脑风暴在南京扬子江数字视听产业园展开。政府代表、专家学者、媒体代表与文体旅从业者共聚一堂,探讨“苏超IP”如何为文化、旅游、微短剧等产业注入新活力,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创新引擎。
目前,仅有2家单位获得“苏超”文创周边产品的官方授权,其中一家就是新华日报。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电商产业部主任何峰现场分享了“苏超IP”在文创产品开发、品牌联名等方面的实践与思考。现场,她展示了来自交汇点的众多品类文创:有“叫南哥”“冠军在此”“江苏十三画”帆布包,有“谁行谁上”白T恤以及“球小苏”毛绒挂件,还有“苏超雪糕”“苏超”城市徽章和冰箱贴等。何峰表示:“作为‘传媒+’的尝试,交汇点依托媒体资源与文创开发经验,积极探索‘赛事+文创+电商’融合新模式,讲好江苏城市足球的故事。”这些产品不仅在交汇点APP商城上线,也已在京东上线。由交汇点携手京东联合打造的全国首家“苏超”官方旗舰店于7月5日正式上线,上线首日,“苏超官方球衣定制”在京东热搜量达430.5万次。
文创的“破壁”能力展现出“苏超IP”的无限可能。而文旅融合,正是下一个风口。
南京旅游集团莫愁科技副总经理阮夕华从氛围营造、福利优惠、线上宣传三方面,分享了集团借力“苏超”促进文旅消费提升的实践经验。阮夕华介绍,南京旅游集团将“苏超”主题融入了一系列文旅活动:第四届冰淇淋嘉年华活动植入“苏超”元素,包括“苏超版”草垛斗鸡、“苏超版”甜蜜K歌参与性项目,设置13个城市专属冰淇淋摊位,为“苏超”打CALL;开展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夏日夜经济消费季活动,在南京对战苏州当晚,组织“苏超”直播、全民观赛,邀请歌手驻唱,打造观赛狂欢氛围;幕燕滨江“长江传奇”系列游轮推出赛事直播和饮食文化体验,赛事期间在岗人员身穿“苏超”队服,营造沉浸式体验。同时,他也“剧透”了一系列赛事计划,加持体育热度:7月21日—27日,2025年“明外郭”杯全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将在仙鹤门公园足球场举办,届时将有来自江苏、山东、安徽等地的50多支队伍参赛;8月8日—15日,鼓楼区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暨第五届足球嘉年华将在鼓楼水岸·南艺后街举办,从“苏超”到“区超”,持续赛事热度;除了足球赛事,聚宝山公园将举办“聚超引力”卡丁车江苏省排位争夺赛,金陵STYLE策划举办首届“PI超”匹克球联赛,组织啦啦队街舞Battle、设计方言呐喊PK赛等。另外,据其介绍,南京旅游集团旗下超20家景区、街区、酒店推出不同幅度和形式的优惠权益,市民游客凭南京主场赛事票根即可享受景区景点、住宿餐饮、商场购物等三重优惠。
从赛事到文旅,“苏超”正在书写“流量变现”的新篇章。而当下火热的微短剧,能否与体育IP碰撞出火花?现场,微短剧企业代表从内容创作、IP联动、商业化等角度展开对话。
南京传媒学院副教授、百川短剧出品人顾建亮认为,足球热爱者和短剧受众存在三点共性:一个是全民性,第二个是社交属性,第三个是它们都是“生活的解压阀”,足球通过运动,短剧则通过“爽感”,都能为观众带来情感释放的渠道。在他看来,如果将足球和短剧相结合,应该从草根逆袭这个角度来执行,只有讲好故事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。目前,百川短剧已从最初的小团队逐渐壮大为拥有200余名员工的专业公司。在短短一年内,他们创作并推出了近200部微短剧,积累了近千部短剧版权。最近,他们推出的微短剧《何苦相思煮余年》上线24小时播放量破5亿,48小时内更是斩获了超过1000万元的票房。
南山光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翰杰表示,目前“苏超”温暖人心的故事还是相对较少,希望能有机会与球员深度沟通,挖掘背后的故事。同时,他也提出了“苏超”与短剧结合中,剧本创作的痛点与剧本送审的一系列担忧。
“‘苏超’爆火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纯粹的足球精神。”金梧桐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子敏分析了“苏超”火爆的原因,以及“苏超”的价值。他提醒,在“苏超IP”开发过程中,需要平衡商业开发与体育精神内核,谨防过度干预体育运动的基本规律。
“苏超IP”的活力源于跨界融合的勇气与创意,南京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,希望通过此次沙龙,在文创、旅游产业的基础之上,可以打开“苏超”与微短剧产业结合的新思路。同时,也希望通过大赛活动平台等方式,帮助内容创作者和作品拍摄落地提供嫁接,以此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,推动地方经济创新发展。
据了解,此次活动是“金梧桐文化产业系列沙龙”之一,金梧桐是南京文化产业协会2013年起打造的一个自主品牌,去年起正式推出“金梧桐文化产业系列沙龙”,主题覆盖文旅产业、乡村振兴、数字文化、产业载体等,建立文化产业交流平台。江南时报记者 毛艳
发表评论